爱查特产网
导航: 首页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皮影
甘谷皮影
甘谷皮影
皮影亦称影戏、驴皮影、灯影戏、土影戏,是民间艺人用压平的干牛皮或兽皮、纸板镂雕出的各种戏剧人物形象,身高仅半尺。演出时,先挂起一块白布,幕后点起灯,在光亮里,艺人手拿细棍,轻轻挑起皮影小演员,在灯光里准确甩动,这样,在幕布另一面,人们在夜间就会看到白布上小小演员在戏剧音乐伴奏声中提袍甩袖、武打翻滚、吹髯抖须、腾云架雾、上天入地…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 甘谷皮影戏盛行于明清,唱词和唱腔以秦腔为主。甘谷皮影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,艺人归纳为顺口溜:“先刻头帽后刻脸,再刻眉眼鼻子尖。服装发须一身全,最后整装把身安。刻成以后再上色,整个制作就算完。” 甘谷皮影造形朴拙,纹样夸张,刀法流畅,独具特色,既吸收了陕西灯影简练大方的特点,又兼融陇东影子线条的流畅饱满,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甘谷皮影多用于戏剧演出,以演古老传统秦腔剧目为主,而尤以折子戏居多。演出时,工作人员少则5—6人,多则10余人,吹拉弹唱,每人身兼数职,显示出一派和谐、欢快景象。每逢民间传统节日,甘谷皮影演员总会走乡串村,活跃于乡村庙宇舞台,小小舞台一时情趣盎然。一首谐趣诗对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了准确的释解:“一口叙说千古事,双手对舞百万兵。有口无口口对口,是人非人人舞人。”甘谷剪纸
甘谷县周边特产
甘谷夯歌
甘谷夯歌

“打夯号子”,属劝力即兴山歌,其起源甚早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“今夫举大木者,前呼‘邪许’(yehu),后亦应之,此举重劝力之歌也。”多见于建筑屋基打夯,也可用于挽车上坡、挽舟上水等情势下。号子节奏...

甘谷高台
甘谷高台

高台。又称高杆戏。源于宋,来自于军队庆祝胜利时抛人于空中的娱乐形式,后传入民间。甘谷的高台由山西、河南等外地客商引入,最初落户于安远、磐安、距今有一百余年。高台表演内容以古典小说、传统剧、新编历史剧...

甘谷社火
甘谷社火

社火,俗称“秧歌”,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,广泛流行于全县各地。主要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,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,有耍狮子、舞龙灯、踩高跷、跑旱船、扭秧歌、大头娃娃、高台等。甘谷秧歌多取材于古代神...

甘谷戏曲
甘谷戏曲

甘谷民间有传统赛社、赛会活动,赛社、赛会在民间称“唱戏”。早在元、明时期,甘谷民间秧歌、社火、戏剧演唱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已开展起来,这主要表现在庙宇和戏楼的修建上。据史料分析,明末清初甘谷就有戏曲...

甘谷脸谱
甘谷脸谱

脸谱是指戏曲中某些角色(多为净角)脸上画的各种图案。脸谱源于面具,其渊源可追溯到六世纪的北齐。据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及唐段安节所撰《乐府杂录》载: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形貌美丽而勇武,自觉不能使敌人畏惧,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