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查地名网
导航: 首页 广东 佛山市 禅城区 南庄镇 紫洞村
紫洞村介绍
紫洞村
紫洞位于北江下游,是西北江航运的要道,水运交通发达。 紫洞有六个自然村,是以种稻、养鱼为主的农业生产地区,当时分配水平很低,直到1959年以前,主要收入都是只靠农业收入。后来生产队想到要办一些工副业,才根据自己的特点,就地取土开办了红砖厂,这才使人们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。由于承包工副业尝到了甜头,各生产队也在七十年代开始办厂了:有的办石场,有的办塑料厂,有的办玻璃厂、五金厂和风扇厂等,初步达到以工促农的目的,到了80年代,又开办了粮食加工厂、橡胶厂等,到了90年代初,开办了紫洞建陶厂,规模不断扩大,直到现在成为了紫洞的经济支柱之一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: 紫洞在1969年建立医疗卫生站,近20年来村民享受了医疗卫生福利,到1994年村委会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,参加合作医疗的2587人,占总人口86%,每人年股金55元至60元,最大报销限额16000元——18000元。 饮用水卫生得到不断改善,1982年三华村建起第一个水塔,继而灶沙村、江贝村也把水塔建起来。1994年镇建成自来水厂,紫洞人民和全镇人民一起饮用到健康卫生的自来水。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: 紫洞历来喜爱排演粤剧。五十年代开始就成立了粤剧组织,逢节假日便在本地公开演出,既可演出古装粤剧,又能配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,创作一些短小精悍的小粤剧、曲艺等节目,向群众宣传。如在“抗美援朝”、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运动中,这支文艺宣传队紧密配合,演出许多受群众喜爱的节目。 从五十年代开始,紫洞人就喜欢练武,积极开展武术、舞狮等体育活动,其中以岗贝村最为突出,每逢传统节日,必有醒狮武术表演助兴,甚为热闹。 篮球运动也是紫洞青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,1965年农村有电照明时就建起了灯光球场,1972年曾代表南庄镇参加“南海县农民篮球赛”夺得亚军。1981年,南海县体委授予紫洞管理区为“南海县先进体育管理区“称号。 村政建设情况: 紫洞的村政建设是从建文明楼开始的,属下各村都建有不同规格的文明楼,还建了水泥路,安装了自来水管,建造了发电机组底压线路,建了球场,为紫洞的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文物风情: 紫洞是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,紫洞的名字由来,据说是由两间古老的道堂,各截取一字而定名的。很久以前,这里有两间道堂,一叫“紫云堂”,一叫“洞云堂”。这个地方道堂庙宇很多,而这两间较为出名,故把这个地方称为“紫洞”。 在清末民初,紫洞香火兴盛,来自四方的香客都来这里朝圣求神,这里每逢神诞打醮,都表演“神功戏”,中秋节“烧炮”,万人空巷,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。 紫洞在明清时期有街市13条,店铺数百间。棉花街、打锡街、茶行街等都是专业的街铺。紫洞圩江边平日也泊船数百,其中就有闻名遐迩的紫洞艇(另文专写)。 紫洞曾有过“四门”,每个“门”都有较历史。四门是: 启明门——位于格巷村,北塘口。 朝天门——位于麦家埠头,建于1646年,据说是皇帝赐给功臣麦耀千的。原因是因离朝见圣上太远,所以准建此门,不便进京面圣时如想面圣,到此门叩拜即可。 荣--——位于上潘村到三华村交界处。 镇江门——位于麦家埠头,聚宝岗侧,此门据说是为镇压江中洪水而建,让船只来往平安。 紫洞八景: 紫洞曾评出过八景,它们分别是: 顺水横舟——指聚宝岗埠头的横水渡。 新郎石——指聚宝岗山脚河边的巨石。 渔翁夜泊——指李家埠头、镇江门一带,渔夫常在此处泊船。 南明门——指叶家祠堂大树附近。 洞里乾坤——指在格巷至上潘巷之间。 石上栽榕——指下潘石场,石上生一株榕树。 清白流芳——指杨家第一门的巷。 玛瑠澳井——指聚宝岗顶西部。 紫洞有较多古祠、庙宇,而其中较为出名的是三华祠堂。此祠建于1851年(即咸丰年),祠堂有两座山相伴,左为聚宝岗,右为牛尾岗,祠前有旗干甲,祠内四进。后楼有一名家书写的牌匾——“麓山带河”四个字。村内有一条“贡元巷”,传说无事入此巷,一入此巷的人不是借钱就是告状。
紫洞村特产列表